减速的上汽大众

  • 浏览量:1926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4-25

德系车的神话早就破灭了。

近来,德系车的新闻颇多,如果说德国汽车豪华品牌奥迪“白血病”、奔驰“漏油”还只能算是“花边新闻”,因为这样的新闻毕竟还没有影响到其正常的销量,在上海车展上奥迪和奔驰挤满了人的展台就证明了消费者对于德国豪华品牌的认可度还没有下降。

那什么才真正让德国人所担心?无疑,上汽大众第一季度的销量三连跌真正让德国人开始伤脑筋。

今年第一季度,上汽大众批发销量为467,897辆,同比下滑8.8%,而产量仅为409,409辆,同比下滑21.8%,这也开创了上汽大众最低开局。2018年上汽大众勇夺中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的回声还依稀在中国这片土地的上空回响,而这三连跌就像是一片雾霾,让上汽大众的夺冠变得扑朔迷离。

这也不禁让人好奇,上汽大众到底怎么了?或者说大众怎么?

一季度三连跌,上汽大众最惨开局

今年一季度的三个月,上汽大众批发销量分别下滑11.2%、8.9%、5.9%,批发销量以累计下滑8.8%,累计产量下滑21.8%收官整个一季度。德国人怎么都没想到在刚刚获得2018年销量冠军之后,迎接他们的则是这样一个开局。

细分车型来看,上汽大众大众品牌今年第一季度除了新朗逸依靠全新1.5L AT车型销量增长以外,包括途观、帕萨特、凌度等销量担当车型均纷纷下滑,那就更不用说POLO、途昂以及途岳了。

在这些下滑中,新朗逸的增长更像是在冬日盛开的鲜花那般夺目。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新朗逸销量达到141,476辆同比增长30.3%。如果说上汽大众大众品牌只能依靠中国特供车型:新朗逸来保证销量,帮助上汽大众,甚至大众品牌保持在中国的销量增长,那么所谓的“德国制造”又还有什么意义?

但相比上汽大众大众品牌还算是没有大幅度的下滑,那么斯柯达品牌的表现就可以用滑铁卢式的下滑来形容了。今年第一季度,斯柯达品牌累计下滑32.3%,全系车型中仅仅只有柯珞克一款车型同比增长,原因还是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仅仅只有1,936辆。

这样的成绩不禁让人遐想,2018年的销量冠军,上汽大众是如何获得?这一个答案不用问记者,其实问经销商就能够获得答案。江苏省汽车流通协会在今年年初曝光了上汽大众逼迫经销商疯狂压库的行为。某上汽大众的经销商总经理表示,以前也出现过类似压库的情况,但是最起码大家都还能看到希望,但现在很难。

可以确定的是,今年第一季度,批发销量小于终端销量的现状证明了上汽大众在终端市场依旧是王者,但是如果没有去年第四季度对于经销商的压库,上汽大众去年第一的位置也并不会那么轻易而来。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某些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诉苦扰乱视听,但是当我们看到上汽大众的4S店中打出钜惠的标语和标牌,我们能够真切的体会到德国的寒冬也一样寒冷。

无独有偶,当记者走进上海上汽大众某家4S店,在店内走了近5分钟都无人问询,销售都还在自己的办公室玩着手机,甚至当我们走出4S店都没有一个人来问我们需要买哪款车型时,我们更能清楚的认识到如果不变化,上汽大众的未来将会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这可能只是个别4S店出现的问题,但也能折射出上汽大众在管理上仍然需要进一步强化。

上汽大众的极限在哪里?

来自沃夫斯堡的德国人,很自信,因为他们认为德国车是全世界最好的车,就像他们认为德国人每次都能在世界杯夺得冠军一样。“我们对于中国市场的未来充满信心,虽然近几年中国车市下滑,但是只要未来出现增长,大众就会跟随一同增长。”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采访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冯思翰博士时,其对记者说到。

不得不承认,大众依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汽车集团之一,凭借MQB平台的延伸性,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出大量的SUV来抢占市场。但是从一汽-大众推出SUV车型后轿车销量纷纷下滑就可以看出,销量的增长其实并不像德国人来得那么简单。

从0到100万辆,需要依靠产品以及渠道,从100万到200万辆考验的是整个集团的体系能力。那么从200万到300万,从300万到400万,考验的不仅仅是体系,更是产品、渠道,战略部署等综合的测试,那么400万以上呢?显然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还没有思考好这个问题,或者说大众还没有思考好这样的问题。

作为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上,存在时间最悠久的品牌以及企业,上汽大众已经太“老”了。德系的经营模式,一沉不变的管理机制,德方的强势,让很多有志之士都不再愿意待在上汽大众这一个“大熔炉”中,更多在上汽集团奋斗的青年,那些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真正的未来更愿意来到上汽乘用车,因为在这里有梦想,有未来,而在上汽大众,没有。

像大众这样的大体量企业想要转型也十分艰难,各方利益的牵扯,德国人的强势,每一个点都让大众成为一条无法关闭发动机的巨轮,但也并不是没有改变。

从捷达的推出就可以看出大众品牌极力想要在中国改变,进一步渠道下沉,挖掘更多销量的野心。但是现在的中国不是原来1980年代汽车工业极度不发达,甚至一个合资品牌都没有的中国。现在随着吉利、长城、长安、甚至同门上汽乘用车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呈现出了史无前例的繁荣。

如果说在终端车型最低售价已经接近5万元的斯柯达都没能在和自主品牌的搏斗中获得胜利,那么还在使用10年前设计语言的捷达凭什么能够获得重生?年轻人的第一款车未必就是挂着捷达标志的大众廉价车。空空如也的捷达展台第一次让德国人见识到了傲慢的代价。

变了,这个时代已经变了。如果还是唯短期利润,唯短期销量,那么未来一定会用最响亮的耳光来回答,不仅对于德国人,对于中国人也是一样。

也许未来上汽大众大众品牌、斯柯达以及捷达品牌会在销量上有所提升,但是德国人付出的代价绝对会比现在多得更多。因为不可否认的是,虽然现在中国汽车工业还与德国以及日本汽车工业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魏建军们、李书福们还在坚持,还在努力,我们就能看到中国汽车工业不仅在中国崛起,更是在全世界成为标杆。

所以,请底下傲慢的头颅,因为中国已经不是原来的中国了。

文/林嘉浩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今日热点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