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手价降至29.9万元!国产特斯拉Model3供应链揭秘

  • 浏览量:784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20-01-06

  

 

  1月7日,特斯拉将在上海工厂迎来首次面向大众消费者的批量交付。不过在这之前,1月3日,特斯拉官方宣布了国产版Model3的价格调整信息,其中标准续航升级版官方指导价Model 3从原价35.58万降价至现价32.38万,一下子降了3万多,再算上这款车型享有的2.475万的补贴,到手价格最低可达29.905万。

 

  值得注意的是,国产Model 3不送家充桩。根据最新的销售政策,家庭充电服务包定价8000元,包含一个充电桩及80米线缆的基础安装费用,用户可自行决定在车辆的售前或售后进行购买。

  

 

  此次除了官方售价变化之外,全系Model 3的选装配置价格也相应下调。其中纯黑色车漆为免费,其余珍珠白、冷光银、深海蓝、中国红4个颜色的车漆价格下调为8000元。同时,19英寸运动轮毂下调为6000元。

 

  总的来说,此次Model 3降价之后,结合这款车型享有新能源优惠补贴和购置税减免的政策,用户购买标准续航升级版的国产特斯拉Model 3将低于30万,相对于其他国产新能源汽车来说,性价比提升了不少。而这也有望推升国产特斯拉Model 3的销量,同时对于国产特斯拉Model 3产业链企业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一、国产特斯拉产能与未来市场格局

 

  1、产能

 

  我们通过跟踪特斯拉总销量可知,2018Q3 以后公司的季度产量似乎达到了瓶颈,单季稳定在 9 万辆左右,销量增速也随之放缓。根据特斯拉前期规划,特斯拉美国的整车工厂 Giga Factory1 在 2018 年的动力电池产能为 20Gwh,对应整车产量为 21.5 万辆,产能利用率为 73%。倒推 Giga 1 的产能规划在 30 万辆左右,而我们预计公司在 2019 年的目标销量在 35 万辆左右,产能利用率将超过 110%,处于产能不足状态。叠加目前在特斯拉官网订车需等待约一个季度,剔除掉生产和运输时间,排队序号也应该在 5 万名以后。因此我们判断目前特斯拉仍处于明显供不应求状态,上海 Giga Factory 3 的建设兼具开阔中国市场以及增加公司产能的双重目的。因此即便未来国内无法完全消化产能,也可以出口至其他临近国家。

  

 

  Giga 3 的投资额为 20 亿美元,一期年产能为 25 万辆,设计最大产能为 50 万辆每年,用于生产 Model 3 和 Model Y 车型,2020 年预计的产量在 15 万辆每年。就目前的建设进展而言,我们认为 Giga 3 的进度要快于市场预期。据 12 月份消息称,特斯拉目前的周产量已经达到一千台。若按该效率产能持续爬坡,全年实现 15 万辆产量的目标应该不难实现。但考虑到目前 Model 3 生产仍采用 CKD 模式(Completely Knocked Down,汽车以完全拆散的状态进入,之后再把汽车的全部零、部件组装成整车),暂未完整考验国内零部件厂商的供应能力和工厂的集成生产能力。

  

 

  另外,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零部件的电芯目前依然由 Giga 1 的松下提供,未来国内的主要供应商 LG 能否顺利接棒还有待观察,毕竟之前强如松下也因锂电池产能未达到计划水平,造成了特斯拉 Model 3 的产能受限。不过对于 Giga 3 的生产能力也无需过度担忧。因为在建厂期间,不论是土地、厂房、资金还是政策,特斯拉都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鼎力支持,基本屏蔽了外界因素对生产的影响;而内部因为有 Giga 1 的经验以及中国的优秀技工,产能爬坡理论上也将快于美国工厂。

 

  2、国内外市场格局

 

  从美国新能源车乘用车市场格局来看,特斯拉处于领先的市场地位。自2012年来,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快速提升,从2012年的2509辆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19万辆,2019年前三季度销量达到13.6万辆,同比增长19%。特斯拉在美国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也逐渐提升,从2012年的仅约5%提升到2019年前三季度的57%。从特斯拉在美国市场的发展来看,其产品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和市场扩张性。

  

 

  目前,在2019年1-9月的美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特斯拉的整体市场份额已经达到57.5%,比排名第二的雪佛兰高50%的市场份额。其中,Model3又是特斯拉的销量主力,Model3一个车型所占的市场份额就达到了47.3%。从单车型的销量来看,2019年前3季度美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的车型中,特斯拉的Model3/S/X均上榜,分列1、3、5位。其中Model3以11万辆的销量排名第一,远超排名第二的丰田普锐斯。从市场份额和车型销量来看,Model3车型在美国市场中都具有竞争力;Model3国产后,将对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形成直接的冲击,将直接占据其他新能源车公司的部分市场份额。

  

 

 

  从目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整体竞争格局来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份额继续向头部优势企业集中。2019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销量前十大公司市场份额为73.5%,较2018年继续提升1.7个百分点。

  

 

  目前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主要仍是以自主品牌为主,同时合资品牌占据少部分市场份额。自主品牌中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广汽乘用车等市场份额位居前列;合资品牌中上汽大众、华晨汽车、一汽丰田、广汽丰田等市场份额逐渐提升,但是整体份额仍较小。

 

  随着国产特斯拉的上市,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竞争格局未来将发生重要变化。

 

  国产Model3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此前的定价为35.58万元,与国内自主品牌中高端新能源车比亚迪唐EV相比,两者价格接近。从性能上来看,与唐EV相比,Model3在续航里程上较为接近,并无明显的劣势,但同时轴距、最高车速、百公里加速、快充时间以及整车质保等方面均具备一定优势。

 

  特斯拉的直接竞争对手ABB目前在国内的新能源车准备仍不充足。

 

  奥迪在国内在售的新能源车主要是进口的奥迪e-tron,其售价在70-83万,价格远高于国产Model3;同时其在最高车速、百公里加速、整车质保等方面落后于Model3。

 

  宝马目前在国内投产并销售的新能源车型包括宝马X1和宝马5系新能源两款插电混动车型,暂时并没有纯电动车型提供。从价格上来看,宝马X1和宝马5系新能源的价格均高于Model3;从性能上看,Model3在最大功率、最高车速、百公里加速等方面都体现出纯电动车的优势。

 

  此外,奔驰在国内并没有投产新能源车。综合和国内自主品牌中高端新能源车以及ABB的新能源车相比,国产Model3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更何况在国产特斯拉Model 3首次面向大众消费者的批量交付前,价格进一步下调至32.38万元,算上新能源优惠补贴和购置税减免的政策,到手价最低只需29.905万,使得其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另外,从之前流出的中美生产 Model 3 对比图来看,国产车型的装配工艺略优于进口车型。这也使得不少机构认为认为国产特斯拉能满产满销、甚至出口的重要信心来源。

 

  Model 3 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与Model 3 Standard Range Plus Rear Wheel参数对比见下表:

  

 

 

  二、国产特斯拉产业链相关公司

 

  1、特斯拉供应链

 

  特斯拉是一家集周期性消费品、金融、工业、公用事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周期性消费品上,特斯拉的主要业务是汽车制造,包括 RoadSter、最新的 Model3 等新能源汽车。此外,特斯拉还涉及动力系统和增压器产品。在金融上,特斯拉的业务为金融服务,包括贷款购车时的金融方案和融资租赁方案。在工业上,特斯拉的产品主要为超级电容和太阳能屋顶,以及纯电卡车项目,比如最近新出的电动皮卡。在公用事业上,特斯拉的业务为一些替代能源的大规模发电项目。

 

  特斯拉上述丰富、庞大的产品线是由特斯拉及其 450 余家子公司共同构成的(见下 图)。其中,除了母公司 Tesla Inc,两个子公司 Tesla Energy Operations Inc 和 Maxwell Technologies Inc 也至关重要。

  

 

  截至 2019 年 9 月底,FactSet 数据库中记录的特斯拉一级供应商共 89 个,二级供应商 1195 个。

 

  在这89家一级供应商当中,美国公司占据了很大比例。2015 年 1 月,特斯拉的美国供应商有 17 家,占比达到 36.17%;欧洲供应商有 9 家,占比为 19.15%;而中国供应商仅有 7 家,占比仅为 14.89%。近年来,特斯拉供应商中的美国公司占比基本保持在 30%-40%之间,而中国公司的占比则持续增加。

  

 

  截至 2019 年 9 月,在特斯拉的 89 家供应商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为 20 家,仅次于美国的 28 家。除此以外,还有欧洲公司 14 家,日韩公司 11 家,其他地区公司 16 家。从占比来看,美国公司为 31.46%,中国公司为 22.47%,欧洲公司为 15.73%,日韩公司为 12.36%,其他地区公司为 17.98%。

  

 

 

  2、国产特斯拉Model 3 供应链

 

  虽然特斯拉 Model 3 的零部件数量由燃油车的 3 万个下降至 1 万个,但仍具有复杂而绵长的供应链体系,涉及汽车、电子、电气、化工等多个行业,在国内外拥有众多的供应商。随着特斯拉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上海Giga 3工厂的建成及国产特斯拉汽车的量产,也为进入其供应链的国内上市公司提供了增长机会。

 

  2018 年德国杂志《WirtschaftsWoche》曾采访了一家工程公司,后者在二手市场上购买了 Model 3,并对其展开拆解。他们认为这款汽车的物料及物流成本约为 1.8 万美元,劳动力成本约为 1 万美元,所以总成本大约为 2.8 万美元。因此暂且就以 1.8 万美元作为特斯拉 Model 3 的零部件总成本。

 

  在 Model 3 的整体价值量中,三电系统成本最高,而其中又以电池系统占比最大,按标准续航版带电 60kWh 计算,特斯拉最新的度电成本约为 111 美元/kWh(UBS 数据),则电池包成本高达 6660 美元,占总零部件成本的 37%。

 

  在电池系统方面,目前特斯拉主要采用松下和 LG 化学供应的动力电池。国内上市公司中,旭升股份供应电池组外壳、箱体、冷却系统组件等产品,华域汽车供应电池盒等产品。

 

  在电驱动系统方面,电机控制器由特斯拉自供,国内上市中旭升股份供应变速箱箱体、变速箱悬挂、电动机端盖、电动机壳体等产品;东睦股份供应逆变器粉末冶金零件等;中科三环供应钕铁硼磁体产品。

 

  热管理系统方面,国外供应商主要包括德纳、高华公司等。国内公司中,三花智控为特斯拉供应膨胀阀、水冷板等热管理产品。

 

  在汽车电子部分,国外供应商主要包括特斯拉(自供Autopilot系统)、 Mobileye(摄像头)、联创电子(车载镜头)、德尔福、法雷奥(毫米波雷达)、博世(供应ABS系统)等。国内上市公司中,均胜电子主要供应人机交互产品 HMI,四维图新为特斯拉独家导航地图供应商,长信科技供应中控屏模组产品。

 

  在车身系统部分,国外供应商包括 Lotus 等。国内上市公司中,华域汽车供应车身分拼总成件、侧围、后盖模具等产品;天汽模提供模具开发制造服务;宜安科技供应液态金属汽车门锁扣等产品;文灿股份供应铝合金车身结构件等产品。

 

  在内外饰系统领域,国外供应商主要包括麦格纳、海拉、摩提马蒂、旭硝子、汉拿伟世通等。国内上市公司中,华域汽车供应座椅整椅、保险杠等产品;岱美股份供应遮阳板等产品;均胜电子供应驾驶员安全气囊、方向盘等汽车安全系统产品;宁波华翔供应饰条等产品。

 

  在底盘系统方面,国外供应商主要包括博世、大陆集团、米其林、蒂森克虏伯等。国内上市公司中,拓普集团为特斯拉供应轻量化铝合金底盘结构件、大型车身结构件等产品;保隆科技供应 TPMS 产品;广东鸿图供应支架类产品。

  

 

  需要指出的是,除三电系统以外,Model 3 价值量最高部分集中在底盘和内饰上。特斯拉作为豪华车的后起之秀,在底盘和内饰上与传统主流 Tier 1 级别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合作相对较少,因此给了国产零部件公司相当多的机会。

 

  本次在上海临港建厂,进一步增强了国内企业的供货优势,利好华东地区汽车零部件厂商。除上海本地外,杭州据临港直线距离仅为 176 公里;常州距离 204 公里;宁波途经杭州后距离为 316 公里(若途经沪甬跨海大桥距离将缩减至 300公里以下)。均处于 4 小时供货范围之内。我们认为不论是人力成本、生产效率还是供应距离,华东地区国产零部件公司相对国外企业均有优势,未来有较大的机会进一步加大对特斯拉的供货比例。

  

 

  目前已知不论是区位还是产品均明显受益的公司包括:位于宁波为国产特斯拉提供内饰及底盘结构件的拓普集团;位于上海,为特斯拉提供座椅总成及外饰的华域汽车;位于宁波,提供传感器、HMI 系统的均胜电子;位于绍兴,提供热管理系统零部件的三花智控;位于宁波,提供铸铝轻量化零部件的旭升股份。

 

  三、国产特斯拉部分配套公司盈利弹性测算

 

  随着国产特斯拉Model 3的正式上市,作为其供应商的公司将受益。

 

  根据特斯拉目前的产能规划,预计 2019 年和 2020 年上海工厂的产能将分别达到 15 万辆/年和 30万辆/年。本文中,我们仅以特斯拉上海工厂带来的增量来测算特斯拉产业链受益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弹性情况,其中 2020 年的净利润弹性以 2019 年净利润预测值为基础,2021 年的净利润弹性以2020 年净利润预测值为基础。

  

 

  从单车价值分析,华域汽车给特斯拉主要配套:包括座椅总成、电池盒及车身分拼总成件、侧围、后盖模具、保险杠等,预计其单车价值量在万元以上;在上市公司中单车价值量最高。其次预计是拓普集团,其主要供应轻量化铝合金底盘结构件、大型车身结构件等。其它单车价值量在 1000 元至 5000 元的公司主要有旭升股份、三花智控、均胜电子等。

  

 

  假设 2020、2021 年国产特斯拉销量分别为 10、20 万辆及 2020、2021 年国产销量分别为 15、30 万辆进行弹性测算。

 

  从弹性测算结果来看,对特斯拉原本盈利占比就较高的旭升股份的净利润弹性较大。2019 年上半年旭升股份对对特斯拉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 52%,Model 3 国产后将对其净利润产生较大的增量,在销量是 10、20 万辆情况下,预计 2020 年和 2021 年净利润弹性分别是 18.4% 和 14.1%;在销量是 15、30 万辆情况下,预计 2020 年和 2021 年净利润弹性分别是 27.7%和 21.1%。

 

  拓普集团对特斯拉供应的产品包括轻量化铝合金底盘结构件以及大型车身结构件等多个产品,单车价值量较大,在销量是 15、30 万辆情况下,预计 2020 年和 2021 年净利润弹性分别是 9.4%和 7.5%,在销量是 15、30 万辆情况下,预计 2020 年和 2021 年净利润弹性分别是 14.1%和 11.2%。

 

  此外,东睦股份、保隆科技和三花智控、华域汽车等公司也将因为 Model 3 国产获得约 1%~3%的盈利弹性。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今日热点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