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不相信眼泪

  • 浏览量:1299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11-27

  

 

  王传福

 

  几天前,国内新能源汽车“老大哥”——比亚迪发布了一条重磅消息:

 

  公司将发行总规模不超过100亿元的公司债券,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和偿还借款。

 

  这已经是比亚迪今年第16次发债了。

 

  比亚迪有这么缺钱吗?

 

  截止今年三季度末,比亚迪账上资金仅有109.35亿元,而借款高达430.01亿元。

 

  作为巴菲特在中国唯一重仓的公司,股民们对比亚迪有着不一样的期待,然而经历时间的洗礼,他们蓦然发现:

 

  “股神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下长大的比亚迪,曾全力降成本走销量薅补贴,财报上表面风光,背后却是资金流日益紧张,不得不靠发债来补贴运营和还债。

  

 

  作为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企业,为什么会如此缺钱?

 

  要问为啥缺钱,得先看它是否赚钱。

 

  一家公司赚不赚钱,主要看毛利,毛利乃盈利之源。

 

  2016年以来,比亚迪车越卖越多,收入也快速增长,但公司核心利润逐年下降,到2018年仅27亿元,回到2015年水平。

 

  从利润总额结构来看,2016-2018年核心利润占比逐年下降,到2018年仅仅60%,营业外利润高达33%,其中政府补贴占比高达47%。

 

  显然,比亚迪陷入了一个很尴尬的怪圈:

 

  车卖的好,但就是不赚钱。

 

  因此,2014年以来公司股价一直不涨,上下波动,难上台阶也就不难理解了。

 

  通常讲到比亚迪不赚钱,外界就会很宽泛的举一堆原因,没有定量的分析。说得最多的就是受新能源汽车业务下滑的影响。

 

  而我们结合报表详细地分析后发现:

 

  光伏和轨道交通才是大坑。

  

 

  比亚迪的主营业务主要分为四大块:汽车,包括传统燃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代工,手机部件及组装业;手机电池,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业务;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云轨”、“云巴”等。

 

  2018年,比亚迪总收入1300亿元,其中760亿元是汽车收入,占58%;420亿元是代工业务收入,占32.5%;手机电池收入90亿元,占比不到7%。

 

  除此之外还有一块收入将近29亿元,第一眼看到时让人眼前一亮,以为是轨道交通产生收入了,于是读遍年报找线索,但人家压根没提。

 

  大家的疑问也是深交所的疑问,于是深交所发了一个问询函,比亚迪答曰:

 

  其他收入是公司建的员工福利房,低价卖给员工产生的收入。

 

  空欢喜一场。

 

  比亚迪的轨交业务目前不产生任何收入,但是研发投入、员工薪酬等一分钱是不能少的,而且是每年十亿级别的投。

 

  另外,有些项目已经开始就建设了,垫付资金是必然的,又是对资金的占用,亏损是必然的。

 

  除了轨道交通,光伏也是个大坑。

  

 

  2009年开始投入光伏,那个时候光伏如日中天,王传福一冲动就使劲砸钱,前前后后砸了不少于40亿。

 

  成果是:

 

  2010年收入7.6个亿,净利润7600万。之后光伏的前景就一泻千里,最高的时候一年亏损10亿。总体计算了一下:

 

  2018年光伏业务对利润的拖累,至少7个亿。

 

  再来看汽车业务,比亚迪汽车业务2018年有760亿收入,产生了150亿的毛利,毛利率为19%-20%。

 

  对比广汽18%-19%、长城15%-16%、长安14%-15%、上汽13%-14%、北汽蓝谷11%-12%,比亚迪毛利率算是很高的了。

 

  所以,大家人云亦云地说“比亚迪不赚钱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波动,导致不赚钱”的说法,现在来看,是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对于比亚迪来说,2014年~2016年的营收因新能源汽车的大卖而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业务可以说是迅速改观了比亚迪的盈利能力。

  

 

  虽然新能源业务是赚钱的,但目前比亚迪面临的现金流压力,却跟新能源汽车业务分不开。

 

  应收账款高企,卖出车了,钱收不回来。

 

  公司应收账款可以分两类,一是新能源汽车类,商用车应收主要是城市公交,乘用车应收是政府补贴;二是非新能源类,二次电池、手机部件及组装,客户为华为、OPPO、VIVO等手机厂商,燃油车无应收。

 

  截止今年三季度末,比亚迪应收账款及票据约493亿元,占总资产比重超过25%。其中,政府补贴款未到账金额仍在200亿元左右,这就大大增加了比亚迪运营资金的占用。因为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市场推广,比亚迪都需要大量的运营资金。

 

  比亚迪之所以如此缺钱,除了盈利能力差,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花钱太多。

 

  比亚迪研发支出和资本支出占比相当大。

 

  先来看研发费用。2018年比亚迪投入近50亿元,在绝对值上仅仅低于上汽,但研发费用占比3.8%,是国内所有车企里最高的。因此,研发费用高企部分影响了公司盈利能力。

 

  但长期看,研发支出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

 

  另外就是资本支出。2015-2018年期间,逐年增长,2018年投入178亿。这些资本支出,一部分在动力电池,一部分在轨交。

 

  今年11月7日,比亚迪决定与丰田汽车在2020年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双方各出资50%。这又将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投入太大,应收账款过大,导致公司目前现金流紧张,而要维持运转就得借钱,借钱就得有财务费用。

 

  2018年比亚迪财务费用30亿元,其他车企像广汽、长城、长安都是负值,不仅没有支出,甚至还赚利息。

 

  因此,高企的财务费用也是拖累公司现金流吃紧的重要因素。

 

  可以看到截至2108年底,公司有息负债590亿元,得靠不断的滚动借款才能支撑,而全年利息支出31.7亿。

 

  截止到2019年3季度,比亚迪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与已发行债券等三项有息负债加在一起,已经高达680亿元,前9月利息费用就25个亿。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比亚迪把国家对消费者的补贴放在收入中,所以随着补贴退坡,表现较好的汽车业务毛利率还能维持吗?这一点也是值得担心的问题。

 

  国家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后,比亚迪因提前布局占尽优势。截至2018年,比亚迪一共获得70.59亿元补贴,一家几乎拿走了全国五分之一的补贴,公司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收入亦在补贴最凶猛的2015年超过了燃油车。

 

  不过,今年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正在经历行业阵痛期,即便是行业老大的比亚迪也未能幸免。数据显示,10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12567辆,同比下滑55%。

 

  这已经是比亚迪连续4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下滑。

 

  而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的宝座,也在9月份被特斯拉夺走了。虽然理论上比亚迪还有在四季度扳回的可能,但从10月份腰斩的销售数据上看,这就如同国足出线,仅仅存在理论上的可能。

 

  即使处在困境中也不要绝望,往往在暗处会流出生命之泉。

 

  前几天,奥迪中国总裁武佳碧在广州车展前接受采访时说:

 

  “奥迪正在与比亚迪就电池供应一事进行谈判”

 

  若合作计划达成,比亚迪将成为丰田之后第二家供应奥迪的动力电池厂商。这对于计划在2022年前后将电池业务分拆独立上市的比亚迪来说,无疑会增添很强的动力,届时,资金困境或有化解的可能。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今日热点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