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背后:许家印与恒大集团的造车局

  • 浏览量:1859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7-08

 

  36年前,许家印依靠一纸文凭走出了农村,谋到了一份体面的出路——在河南舞阳钢铁公司担任车间主任。当时的他不会想到,自己会在日后辞职下海,创立庞大的恒大“帝国”,也不会想到多年后会重拾“车间主任”的制造业身份,投资上千亿来造车。然而,与传统车企/互联网造车不同,恒大造车保留了鲜明的房地产基因,包括管理体制、投资力度、规模至上等等。这与许家印一贯的风格有关:把主动权攥在手里,牢牢掌控一切。我们不禁好奇,在汽车行业经历变革的十字路口,许家印此时的进入,对恒大和汽车产业来说,会带来哪些改变?

  60秒看懂全文:

  ●国能93车型量产下线后,“恒大国能”也自然地变更为“恒大新能源汽车天津生产基地”。随着恒大入主国能后布局的深入,国能自身的品牌基因或将逐渐弱化。

  ●恒大千亿投资汽车产业的背后,是许家印一贯的“规模至上”发展逻辑与地产商全产业链投资布局等多重因素的结果。

  ●恒大入局汽车圈是地产商集体转型的一个突出代表。对于恒大来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对其房地产主业、多元化产业融合都有促进作用。

  ●对地产商恒大来说,布局造车的优劣势都十分明显。国能93的下线对恒大来说是真正落地造车的第一步,但距离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目标仍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擅于“刀尖上起舞”的许家印

  6月29日,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国能93车型量产下线仪式在天津举行。恒大方面没有对此次活动大肆宣传,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也并未到场参加,显然,对于恒大旗下首款车的落地,恒大与国能方面都选择了低调对待。当然了,这也的确是一款没有太多惊喜的产品,它保留了末代萨博9-3车型的大部分元素,其外观设计也被指缺少时尚气息和科技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恒大方面的对外宣传中,“恒大国能”已经被悄然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恒大新能源汽车天津生产基地”。

  其实早在恒大今年1月入主前,国能就已完成该车型的研发,严格意义上来说,国能93在产品层面与恒大无关,但恒大通过推进这款车的落地,宣布自己“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迈进一大步。

  事实上,国能93的下线对恒大来说的最大意义在于,是其近半年一系列布局后的第一个成果。今年1月初,恒大与FF“和平分手”后加速了自身的造车布局,动作覆盖了整车研发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销售的全产业链,而其今年6月于一周内在广州与沈阳达成2800亿投资协议更是让“恒大造车”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焦点。

  恒大为什么如此大手笔的进行投资?这并非是汽车圈常见的投资逻辑。但如果放到房地产领域以及许家印发家史上,就会发现这其实与许家印的一贯风格有关,“规模”一直是他崇尚的投资逻辑。

  从1996年七八个人挤在一间不到100平方米的农房里办公,到2018年业务覆盖中国228个城市、总资产将近1.88万亿、年净利润665.47亿元,恒大的发展与“规模”息息相关。在恒大刚开始创业时,广州实际上已经有2000多家房地产企业,又赶上亚洲金融风暴,面对艰难困境,恒大开始了规模取胜的发展战略。据许家印回忆,恒大开发的第一个楼盘是金碧花园,那时没有钱买地,恒大从银行贷款500万付了土地定金;首期没有钱开工建设,靠施工企业贷资达到了预售条件。不仅如此,为了公司的起步发展,恒大以每平方米2800元的亏本价开盘,开盘当天2个小时抢购一空,实现销售额8000多万元。正是通过这种高风险的“刀尖起舞”,恒大获得了公司起步发展的第一桶金。

  从白手起家到坐拥万亿资产,“规模”和速度对恒大来说意义重大。许家印曾在2018年公开放话:“我们现在都是谈及千亿的事,几个亿的事就不说了”,从其投资汽车产业链的手笔中可见一斑。要知道车企中一向注重研发的大众集团2018年以1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87亿元)的研发投入就已位列首位,但对于恒大来说似乎这才只是开始。当然,这也与恒大作为后来者想要抢占赛道有关,“规模”是其加速度的主要战略。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恒大的千亿布局、百万产能都只是“投资规模”,而恒大日后能否将这些投资有效利用,消费者是否买账、能否在销量上形成“规模”也是恒大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恒大为什么造车?

  现阶段来说,与“恒大能造出什么样的车”相比,更多人关心的是“恒大为什么造车”?是为了拿地、为了转型,还是兼而有之?我们分析有三点原因:

  首先,对于根植于房地产业务的恒大来说,并不排除拿地的驱动因素。一位接近恒大健康的人告诉汽车之家编辑,虽然恒大健康收购了国能51%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但与我们熟知的车企不同,恒大健康的品牌/营销人员的任务只有一个:卖房子,不停地卖房子。换句话说,虽然他们涉足了汽车产业,但品牌部门的人对自己公司的汽车业务一无所知,“卖房子”是他们唯一的主业。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汽车之家编辑表示,恒大造车的核心不排除为了拿土地,因为造车(新能源汽车)显然更容易拿到土地。

  自从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后,恒大进一步加快了拿地速度。不仅工厂建设要用地,配套设施、上下游产业也要用地,恒大凭借汽车布局不断地开疆拓土。以投资1600亿于广州南沙建设三大基地项目为例,就包括了要建成年产100万辆整车的生产基地、50GWH生产规模的动力电池超级工厂、配套100万辆整车的电机和电控系统生产基地。再举个例子,4月17日,天津国能生活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还以底价3.649亿元、楼板价约2800元/平方米拿下天津滨海新区滨海科技园的一宗住宅、商服用地。资料显示,该地位于天津滨海高新区滨海科技园内,即未来科技城的核心区。土地面积约为7.2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3.03万平方米。

  显然,在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集团”的推动下,恒大的版图依靠新能源汽车快速扩大。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就像宝能入股观致、万达支持董明珠的银隆一样,地产商对汽车带来的效应越来越表现出兴趣。

  其次,除了拿地,造车对恒大来说也是一次转型。一位房地产专家曾表示,国内房地产市场在2016年创下11.76万亿成交额的历史峰值,但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退,地产商要在规模上继续实现大幅增长非常困难。不仅如此,房企发展绝不能永远依靠粗放型扩张,而是寻求规模与效益的平衡发展。因此在恒大2018年全年业绩发布会上,许家印宣布“地产、健康、文旅、新能源汽车四大产业布局已经完成,其中新能源汽车为龙头产业。恒大正式宣告全面完成多元化布局,近五年内,恒大不会再涉及更大的产业”。

  事实上我们应该看到,恒大的诸多投资并不仅仅停留在新能源汽车,以沈阳为例,其也是与沈阳市政府在新能源汽车、健康养生、文化旅游等诸多领域共计投资1200亿元。毕竟在跨界和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下,未来谁能将人、车、生活和交通进行有效整合,谁就具备了主动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恒大布局汽车不仅是为了“卖车赚钱”,而是盘活整个上下游产业,让其作为龙头来拉动恒大的持续发展。

  第三则是趋势。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出发,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政策上一直予以支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并希望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燃料电池车)到2025年占汽车总销量的五分之一,而目前这一比例为5%,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藏的市场空间。

  而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近来房地产越来越被冠以“夕阳产业”,而汽车则被认为是“朝阳产业”。汽车之家行业评论员胡玉峰曾在文章中提到,国民消费的大头长期是被房地产所支配,巨额的房地产市值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货币池子,将全国居民总资产近80%、金融机构70%以上信贷资金牢牢的“锁在”池子里,房屋作为不动产的天然属性,导致其对经济流动和消费产生了明显的阻力。在过去二十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财富固化下的房地产“锁金”效应还不算特别明显。但在经济增长软着陆、中美贸易战的宏观格局变化下,房地产“锁金”效应开始急剧凸显。

  ■地产思维造车,恒大的优势及隐忧

  不可否认,恒大入局造车最大的优势就是“钱”,正是因为有资金的底气,恒大成为了国内领先经销商广汇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可以入主国能、联合科尼塞克、投资充电桩公司、斥资布局动力电池、收购电机公司,在郑州、广州、沈阳等地不断拿地建设。这种投资规模与快速整合力度,在汽车行业鲜少看到。在汽车行业发展的十字路口,这种国内外整合打通会为行业提供更多探索,加快汽车行业的迭代速度和资源配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地产商恒大集团的进入对汽车市场或产生促进作用。

  但与此同时,恒大造车背后也有多重“隐忧”。首先,地产商与汽车企业具有天然隔膜。如果说互联网造车带给行业更多的开放思路,那地产商携带着巨大资本而来,却也在与传统车企争夺话语权。这一点从恒大与贾跃亭的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FF)、恒大入主国能、宝能控股观致中都能窥见一斑。然而作为在汽车行业历练多年的传统车企来说,一旦丧失了话语权,在汽车制造上的主观能动性将大打折扣,这种天然的矛盾冲突或许也是恒大会面临的问题。

  其次,国能能否支撑起恒大称霸汽车圈的野心?恒大与FF的“相爱相杀”在业内掀起了不少讨论,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与FF“不听话”以及其长期海外布局相关,对于恒大来说,其更希望能在国内建立长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居两地”并不适合双方关系的良性发展。国能则不同,不仅收购了原瑞典萨博汽车公司的核心资产和知识产权、成功获得新能源造车资质,还专注在国内打造纯电动汽车,而它与恒大最契合的一点,就是国能缺钱而恒大有钱。

  事实上,国能本身虽然手握平台技术和资质,但近年来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且路径保守,一度遭遇较为严重的资金问题,并且在业内积极寻找投资方,而恒大入主后,国能要想助力恒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并且尽可能的发挥作用,仅靠现有平台的推进速度和产品还远远不够。

  全文总结:从地产、金融、旅游、文化体育再到汽车,恒大的产业版图越描越大。从赤手空拳的创业者到如今的地产大佬,许家印一路走来颇为顺利。然而,向汽车制造延伸会是恒大的一个全新的开始,恒大能否成功摘取到这颗“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并靠新能源汽车龙头带动自身发展,值得我们持续关注。(文/汽车之家 才丽媛)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今日热点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