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不满”宁德时代将倒向日韩 国内车企“倒戈”的日子快来了?

  • 浏览量:1762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3-29

 

 

长期以来,宁德时代是吉利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吉利现有的几款新能源车型帝豪EV、帝豪PHEV、帝豪GSe,全部都采用了宁德时代的电池。而如今,作为目前国内最大自主品牌汽车生产商之一的吉利,似乎有些“不满”现状,想要改变这一局面。

 

日前,吉利汽车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安聪慧向媒体透露,吉利将选定第二家电池供应商,用作备货供应商。该供应商是日韩企业,双方将会采取合资方式。这不禁让人想起特斯拉CEO马斯克所谓的“不再局限于松下,而将从多家企业采购电池”的言论。

 

前不久特斯拉被报道和力神电池、宁德时代、智慧能源进行接洽。据悉,随着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畅销,单一的供货商体系已不能满足特斯拉庞大的动力电池需求,而这种状况和吉利目前面临的局面非常类似。

 

吉利的“勃勃雄心”

 

据电池中国网了解,2019年吉利将引入更多的新能源车型,并大幅度提升相应车型的销量占比,同时还将设立专门的吉利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计划在未来2年内,推出30多款纯电动及新能源车型。吉利这是要“干票大的”。

 

其实,吉利早在2015年就向外界公布了雄心勃勃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到2020年其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吉利汽车整体销量的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将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将达35%。而吉利在2020年所有汽车销量目标为200万辆,这也意味着吉利要在两年后实现年销新能源汽车18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超过60万辆。

 

这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计划,对动力电池的需求也将十分巨大。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125.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98.4万辆(占比约7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7.1万辆(占比约22%)。根据动力电池应用分会研究部统计数据,2018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总量为56.89GWh。那么以此粗略推算,吉利到2020年仅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需求就将不少于30GWh。

 

宁德时代的“不给力”

 

据了解,宁德时代的产能一直供应不足。宁德时代曾在招股意见书中写道,“产能不足是公司的竞争劣势之一。”虽然宁德时代电池产能一直在追赶,但是近年来宁德时代的车企“朋友圈”也越来越大,电池订单应接不暇,客户不仅有上汽、东风、北汽、吉利等在内的传统车企,还有蔚来、电咖、云度、威马等造车新势力,甚至还包括宝马、大众、通用等国外汽车巨头,这使得实际产能近 30GWh 的宁德时代依然产能不足。

 

为了获得稳定的电池供应,吉利加强了对宁德时代的“绑定”。2018年年底,吉利与宁德时代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按吉利官方的说法是,合资公司将实现吉利电动化车型在动力电池等核心部件的稳定供应。

虽说如此,但对吉利的“胃口”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无论如何改变不了“僧多粥少”的局面,要想不被饿着,还得去“化点缘”。

 

日韩企业的“野花香”

 

那么,这次吉利为何就将目标瞄准了日韩企业,而不选中国本土企业呢?难道是“家花不如野花香”?

 

事实上,吉利和日韩电池企业早就有合作。据媒体报道,2017年4月,吉利和LG化学达成协议,吉利全资收购了LG南京工厂所有生产设备和制造技术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双方还确立了后续合作,LG化学将帮助吉利旗下高端品牌(含沃尔沃)继续升级电池技术。也许是和LG化学这样企业合作,让吉利感受到了日韩企业的技术优势。

 

日韩电池企业的实力确实不俗。在能量密度方面,松下目前量产的21700电池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超过300Wh/kg,在全球范围内独步天下。LG化学的软包技术全球领先,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软包电池供应商。三星SDI独创的方形电芯技术,在安全性方面拥有诸多专利,有着超越同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另外,在产品一致性方面,国内电池企业大幅度落后于日韩。据了解,CPK值反映的是电池的品质。通常情况下,CPK达到1.33以上的产品才可以进行量产,即良品率可以达到99.9937%。据了解,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的CPK值通常在1.5以下,而三星SDI、LG化学、松下的CPK值则以1.67为基础(良品率可达99.99994%),甚至可达2.0,意味着100万只电池里面几乎没有次品,电池性能几乎完全一致。

 

相对于国内企业,目前日韩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也更胜一筹。据瑞士银行(UBS)发布的关于全球动力电池巨头松下、LG 化学、三星SDI和宁德时代的研究报告显示,松下21700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为111美元/kWh,LG化学的成本为148美元/kWh,三星SDI和宁德时代的成本均超过150美元/kWh,其中宁德时代逊于三星SDI,位列第四名。

 

而据业内人士分析称,正是因为日韩电池企业在规模化及生产一体化方面下足了功夫,所以在研发同样的产品时,其质量的可控程度及稳定性指标优异,如果韩系电池企业通过与中国企业合资办厂,其在中国市场的成本可以降低约15%~20%。

 

日韩企业不仅有自身的利器加持,在政策方面也有利好。今年3月,国家工信部公布的第318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韩国三星SDI、LG化学在华合资电池企业三星(天津)电池有限公司、南京乐金化学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赫然在列。

 

日韩电池企业在技术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对国内车企无疑有着十分巨大的吸引力,吉利的选择可谓十分理性。而在产能方面,三星SDI、LG化学和SKI三大行业龙头,已经在中国布局了到2020年不低于50GWh的产能,这对未来有着巨大动力电池需求的吉利来说也是块“肥肉”。

 

无论如何,眼下的事实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渐退坡,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成本“压力山大”。吉利的“亲日韩”行为很可能是一个信号,未来或许将会有更多的国内车企“倒戈”日韩,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成本更优的电池供应商,全球动力电池行业内的竞争也将越发激烈。显然,国内电池企业面临的挑战也将更加严峻,当务之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品质、降低成本乃是唯一出路。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今日热点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