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退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繁荣背后的忧与愁!

  • 浏览量:2265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3-26

 

 

  中国,作为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大市场,实际上也经历了许多坎坷与挫折,直到2015 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新能源市场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增长,以 51.49%的市场份额跃居全球首位。20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突破200万辆,中国的销量占63%,形成绝对的优势,但实际上,在这迅猛的发展势头背后,也隐藏着难以察觉的忧与愁。

  

 

  忧!动力电池成本下降空间有限,或无法抵消补贴退坡影响

 

  周所周知,正是我国政府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直接推动了国内新能源市场的蓬勃发展。而随着补贴的逐渐退坡,而补贴就是补贴,不会成为车企的长期“救命稻草”,日前,就有业内人士指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完全取消后,若无其他政策跟进,新能源汽车购置成本,将会迎来大幅上涨,这就很可能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40%左右的“断崖式”下滑,特别是纯电动汽车受到的冲击更为剧烈。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这么“吃补贴”呢?实际上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光制造成本就要高出约3万-4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高出约2万-3万元。而电动车的核心部件——动力电池降价空间有限,估计最多也就10%上下。并且据业内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成本,就在于动力电池与功率半导体上,分别占据整车成本的40%与10%左右。

  

 

  尽管2018年,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出货量23.52Gwh,占国内市场的41.28%,全球第一;比亚迪出货量11.44Gwh,占20.08%,但其他竞争对手也丝毫没有放慢脚步,美国制定了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500Wh/kg的目标;日本新型动力电池研发的目标也是500Wh/kg;欧洲提出2030年本土生产的动力电池要占全球市场的30%。韩国企业联合建立基金加速固态电池、锂金属电池和锂硫电池等技术的商业化。

  

 

  影响电车成本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功率半导体,全球最主要的供应商是,德国的英飞凌和日本的三菱电机,这两大供应商的市场占有率应该超过50%。由于需求大于供给,供货周期就很长,最长超过50个周,这就导致了价格的不断上涨。国内企业在这个领域并没有太大的作为。

 

  总的来说,动力电池和功率半导体,占据了一半以上电车制造成本。如果在这一块的成本把控做不好,那很可能受到补贴退坡的影响。

  

 

  苦!国内高端电车品牌难以量产,全球化产品竞争劣势明显

 

  而在中高端电动车领域,可以大规模量产的车企更是凤毛麟角,而近年来出现许多,以特斯拉旗下车型为对标的造车新势力们,不仅没有能够大批量交货,更是没有度过产能、成本、盈利,等一系列企业发展难关,产品竞争力十分低下。

  

 

  反观特斯拉,不仅实现了历史上第三次季度性盈利(上一次是2016年Q3),9月最后一周产能,也超过了5000辆,交付情况进一步好转、成本开支也进一步得到了降低。到12月,特斯拉已实现每日生产1000辆Model 3汽车,对中国市场开始提前交付。

  

 

  此外,在特斯拉宣布2019年第四季度上海工厂投产的消息之后,发布了售价仅为35000美元的“廉价版特斯拉,完成了“以质走量”的重要过程,而这款特斯拉的希望之星——Model 3,周产能将会达到1万台,年产能达50万辆。并且,按照特斯拉先后多次的新车降价措施来看,特斯拉无疑是想以Model 3这款车型,进一步占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与中国自主品牌的中高端电动车形成对位竞争。这将会对自主车企和国内一众造车新势力们,形成巨大的冲击。

 

  此外,如大众,奔驰,宝马等“巨头级”跨国车企,也相继发布了自家的电动车或者新能源车型发展计划,一线车企的加入,势必会让未来的新能源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恶劣。

  

 

  愁!多国决心将全面禁售燃油车型,中国纯电动车发展方向成疑

 

  事实上,尽管中国是新能源车型的第一销售大国,但许多国家已经相继发布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就连身为生产汽车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德国,也宣布将于2030年起禁售燃油车;法国与英国则将从2040年起开始禁售;此前,荷兰、挪威也相继要求,从2025-2030年开始,禁止在本国销售传统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各国时间节点一般是在2025到2040年之间。但目前中国燃油车退市时间,仍旧不太明朗。而未来汽车的动力源方面,中国纯电动车的发展方向,仍有些迷茫。

  

 

  2011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就曾在《求是》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的文章,文章中如是说道“具体到一些领域或产品,技术路线、发展方向还不十分清楚。例如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是不是最终产品,并不十分明确。”,正如温总理所说,难道电力就是未来汽车的最终驱动方式吗?纯电车型就真的是新能源了吗?在日本与韩国等发达国家,全力发展燃料电池技术的当下,这个问题恐怕没人敢打包票!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真的发展错了方向,除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之外,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会不会像蒸汽时代那样,再度受制于人?发展大方向的疑虑与迷茫,才是中国汽车界真正的“愁事”。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今日热点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