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well的中国往事和特斯拉前景

  • 浏览量:2573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2-22
 
        农历大年初一那天,因为被特斯拉以 2.18 亿美元溢价 55% 收购,储能产品企业Maxwell蹭了一波流量。
 
        时光倒流几年,在中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界,特斯拉还不算很有名,而Maxwell,则已经在中国日进斗金,大发其财。
 
        当时,超级电容器是中国大力推广的混合动力客车的主要部件。Maxwell产品占据多数市场份额,不下于如今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的市场地位。
 
 
        一代新人换旧人。在中国建厂之际,特斯拉将Maxwell收入麾下,继续交通工具电动化的征途。我们追寻一下Maxwell的中国往事,再看看新红人特斯拉和这个过气明星,能碰撞出怎样的前景。
 
        中国往事:
 
        曾经的王者
 
        Maxwell起家是做政府生意的。
 
        1965年,Maxwell的几位创始人,在美国加州圣迭戈创立Maxwell实验室,为美国军方和其他政府机构服务。服务内容都是黑科技,比如先进物理、脉冲功率、空间效应分析等等。
 
        20世纪90年代初,Maxwell实验室开始将技术和产品商业化。1996年,Maxwell实验室更名为Maxwell技术公司,主要产销能源储存和电力输送产品。他们的超级电容器应用于交通运输、汽车、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和工业电子等行业。
 
        Maxwell很早就到中国淘金。2007年,Maxwell在中国深圳建立了第一家合约制造商。目前,Maxwell中国总部设于上海浦东,分为超级电容器和高压电容器两个产品部门,并在天津和深圳分别设有合约制造商。
 
        Maxwell的好日子,伴随中国开始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
 
 
金龙混合动力客车
 
        2009年,中国发起“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在全国25个城市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那个阶段,混合动力客车是主力车型,并非今天的纯电动或者插电混合动力汽车。
 
        当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10米以上的混动客车每辆补贴20万-42万元。
 
        在补贴政策刺激下,混合动力客车从零开始大发展。据《2012中国新能源大客车消费报告》显示,在3年的示范运行中,25个示范城市共推广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超过1万辆,其中85%是混合动力客车。
 
        混动客车的表现,政商两届都颇为满意。2012年9月,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通知,将混合动力公交客车推广扩大到全国。这一文件原计划推广3000-5000辆混动客车,额度用完就结束。结果,全国车企一哄而上,只用了5个月,就超出了推广额度。
 
        2013年当年,全国共销售新能源客车9000辆,其中混合动力客车占比超过80%。
 
        当时的混合动力客车,一般采用油电或气电混合系统。电储能部分,有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三种选择。
 
        超级电容器混动客车,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市场份额在七成左右。
 
        超级电容和电池不一样,它存储物理电荷,而不是像电池那样的化学反应,因此超级电容有几乎无限的循环寿命。更厉害的是,它充电速度极快,充电10秒~10分钟可达到其额定容量的95%以上,也就是功率密度高,可达300W/KG~5000W/KG,相当于电池的5~10倍。
 
        如果做个比喻,如果把放电类比成蓄水池放水,电池放电就是缓慢排水,而电容放电就如同开闸放水,充电也是如此。
 
 
Maxwell的超级电容
 
        将超级电容用于客车的制动回收系统上,可以很好地回收动能,在瞬间将刹车产生的动能回收起来,用于驱动车辆,因此节能效果不错。
 
        当时的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应用于驱动汽车的还少,功率密度和稳定性都差得多。超级电容的特点,适合行驶状况复杂的城市公交车使用,因此得到主机厂和供应商的青睐。
 
        苏州绿控副总经理洪思明见证了中国混动客车和纯电动客车的兴起。他回忆说,当年Maxwell 的超级电容极其抢手,“当时Maxwell 火到什么程度?要现金才能提货。”
 
        价格也是相当贵。“刚开始一个模块卖到1000美金,那个时候1美元还兑7人民币。一个车上装16个模块。一个混动系统一大半的成本都在超级电容上。”洪思明说,一直到2013年、2014年,才降到500美元一个模块。
 
        从Maxwell历年年报的收入来源统计也可以看到,中国混动客车市场的崛起,为Maxwell贡献了多少收入。在2007年,Maxwell在中国的收入还是百万美元级。从十城千辆推广混动客车开始,Maxwell在华收入激增,到2013年的混动客车推广高峰时达到顶点。当时有报道称,Maxwell超级电容器占中国混动客车70%-80%的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Maxwell历年年报
 
        不过,“十城千辆”之后,中国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转向“纯电驱动”。2013年9月,四部委发布《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燃料电池汽车这三种技术被列入新能源汽车补助标准。混合动力公交车实质上退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行列。
 
        当时,多位专家和企业高层表示,混合动力客车已经能够承担起日常公交运营任务,应当坚持推广。但是,历史选择了插混和纯电。
 
        在2013-2015年,无论是插电混动客车,还是纯电动客车,Maxwell的超级电容仍能用于回收能量。但是,此后新能源汽车推广越发鼓励纯电动,并提出纯电续航里程要求。到了2016年底,新能源客车补贴政策改为按动力电池装载量来补贴。
 
        这些政策修订,让超级电容能量密度低的短处暴露无遗。洪思明介绍说,虽然包括宇通等车企在插混成为潮流之后还做了“超级电容+电池”的方案,但量也不大。现在,就已经没有新能源客车车企再用超级电容了。
 
        洪思明认为,原因有多方面。但是,“现在锂电池功率密度、循环寿命也能满足需求。”相比之下,超级电容密度低,价格高,在这一技术路线下失去了竞争力。
 
        从Maxwell年报披露在华收入数据也可以看出,2015年以后,Maxwell收入已经大滑坡。
 
        政策给Maxwell创造的好日子,就这样随风消散。
 
        特斯拉前景:
 
        高比能电池
 
        时光飞逝。当我们再听到Maxwell时,是它被特斯拉收购的消息。
 
        特斯拉为什么要买Maxwell?
 
        特斯拉的老板埃隆·马斯克曾对超级电容器表示过浓厚的兴趣。他自称是超级电容的大粉丝。作为储能产品,特斯拉会用超级电容来做动力储能设备吗?
 
 
马斯克Twitter发文称是超级电容粉丝
 
        如前所述,在充放电的速率上,毋庸置疑,超级电容器比电池的有巨大的优势。所以如果将超级电容器用于汽车制动时的余能回收和转化,是个不错的应用场景。之前在中国Maxwell主要用于混动客车制动回收。但是,Maxwell也将其推向了乘用车市场。
 
        吉利汽车就是Maxwell的客户之一。从能量储存的角度看,相比电池,超级电容器虽然充放电快,但储电能力则小得多。所以单独使用超级电容器,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目前看似乎不太可行。
 
        当然,如果将超级电容器和电池配合使用,可能可以获得一些相互弥补的技术效果。Maxwell提出的电容电池混合应用,主要目的是解决汽车发动过程中反复启动及特殊温度(如低温)启动时,电池的循环寿命降低的问题。
 
        如果并不能单独作为汽车动力,那么超级电容器可能不是特斯拉花重金想购买的技术。
 
        马斯克感兴趣的是什么?答案和可能是干电极技术。
 
        干电极技术专利的申请,是Maxwell在2004年完成的。也是这家公司在制造超级电容器的核心技术。现在,Maxwell将这项技术改良后应用于电池上。也许这就是马斯克及他的团队感兴趣之处。
 
        什么是干电极技术技术,我试着解释一下:
 
        在锂离子电池制造的过程中,有一步重要工艺:制备“电极膜”(即电极)。在制备过程中,有湿电极技术和干电极技术之分。
 
        前者,是将电极中的化学物质、粘结剂、添加剂与溶剂混合制成料浆。再将料浆涂覆到导电的金属上,比如铜或者铝。然后再通过干燥装置,将溶剂蒸发掉,得到电极。而Maxwell所开发的干电极技术,则是用粘结剂和导电剂代替溶剂。比如用聚四氟乙烯(PTFE)粘结剂和电极活性材料组合,以压延方式制成电极。简而言之,所谓干电极技术,就是将电极材料直接“粘”在导电金属上的技术。
 
        再进一步说,干电极技术可以分成三个步骤:
 
 
        以上过程都是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完成的。根据Maxwell的公告,它已经成功地将干电极技术应用于硅负极和钛酸锂等材料,以及NCM、NCA、磷酸铁锂、硫等正极材料上,并可以制作成可以控制厚度的连续电极膜。
 
 
NCM干电极(左)与石墨干电极(右)
 
        干电极技术,比湿电极技术有什么优势?
 
        首先,“传统”的湿电极技术中使用的干燥过程,是个即耗时又高成本的工艺。将该工艺省去,Maxwell声称可以将成本降低20%。同时在干燥设备投入,厂房占地面积上,也会获得收益。
 
        第二,利用干电极技术可以把电极做的更“厚”。这意味着电极材料可以用的更多,其储存的能量也就越多。Maxwell声称,干电极技术可以将电池容量提高到300Wh/kg,比目前最好的动力电池高出20%。而未来有望达到500Wh/kg。
 
 
Maxwell宣称可以做到300wh/kg,并通向500wh/kg
 
        第三,干电极技术制备的微观涂层非常独特,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极的电导率。因此,相同容量下,干电极技术比传统湿电极技术可以获得更大的放电功率。也可以反向理解为,相同的放电倍率下,使用干电极技术的电池可以获得更到可用容量,而且倍率越高,效果越显著。
 
 
干湿电极技术放电倍率性能对比
 
(NCM111/石墨,充放电截至电位4.2V&2.8V)
 
        特斯拉收购Maxwell,是为了向固态电池进军。
 
        固态电池技术,被看作未来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问题的核心技术之一。而利用干电极技术,可以简化未来特斯拉未来在固态电池开发环节。也许无钴配方的固态电池,才是马斯克的野心所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干电极技术,并不等于固态电池技术。它只是电极与集流体之间的连接技术,并优化了对电极结构的控制。
 
        不过,特斯拉收购Maxwell,也被戏称为两个亏损公司抱团取暖。
 
        2018年,特斯拉Model 3爬出量产地狱,大批量供货,第四季度净利润为1.39亿美元,连续两个季度盈利,但去年全年仍亏损9.76亿美元。成立十余年来,从未盈利。而Maxwell同样在失血,近七年来,它只有2012年和2013年盈利。
 
 
资料来源:Maxwell历年年报
 
        在金融市场“萎靡”的前提下,特斯拉必须实现自身造血,兑现盈利承诺。而控制电池成本,是最重要的武器。
 
        Maxwell干电极技术虽然并未走向商业化,但因为省去了干燥环节,相比传统湿电极技术,流程更加简单,能源消耗更低,设备投入更少,也减少了CO2和溶剂干燥时其他污染物的排放,甚至生产的占地面积也会更小,这无疑对未来特斯拉控制成本,或者当下讲一个成本降低的好故事,有很大的帮助。
 
        也许,特斯拉和Maxwell“负负得正”也能发生。
 
        回望Maxwell的中国往事可知,政策如城头变幻大王旗,并不足以支持一家企业长足发展。特斯拉在中国目前取得的成绩,则很少依赖于政策扶持。当特斯拉进一步加大攻势之际,在新能源汽车政策逐步退出之时,Maxwell的技术和产品能否转化为真正的竞争力呢?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今日热点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