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领域硝烟弥漫,外资企业重启投资热潮

  • 浏览量:670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19-01-03
 
        随着新能源车补贴政策逐步退坡,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在中国市场卷土重来,争夺未来的市场。
 
        近日,据外媒报道,松下计划花费数亿美元在其中国电池工厂部署两条新生产线,这将使松下在中国的电池产能增加80%。该公司将考虑在需要时增加更多的产能,以满足不断扩大的订单需求。目前,松下已在辽宁省大连市获得土地,以在目前两座设施的基础上再建造两座新建筑。而松下在中国的电池工厂今年早些时候就已开始投产,工厂造价达4亿美元。
 
 
        自2018年开始,许多外资电池企业就开始启动在中国的新一轮投资。2018年4月,华友钴业(603799.SH)就发布公告称,拟与LG化学共同投资40亿元设立两家合资公司,生产锂电池材料,双方将各控股其中一家合资公司。LG化学还在尝试与吉利汽车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未来LG电池有望进入吉利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体系。韩国电池企业SKI也宣布将投入864亿韩元重启2016年在华合资项目,用于生产电池材料。不久前,三星中国方面也透露,三星拟在天津调整部分产品结构,投资建设动力电池生产线和车用MLCC工厂(多层陶瓷电容器)等新项目,新增投资达24亿美元。
 
        从2016年开始,工信部明确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锂电池企业目录挂钩。也就是说,只有进入工信部目录的锂电池,才能用于新能源汽车装配并享受到新能源补贴。由于外资动力电池始终无法列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目录》,其在价格竞争中就缺乏了优势。这导致许多车企更换了电池供应商,一些车企甚至自己建立了电池厂,一些日韩电池厂商也因而暂停在中国的投资和业务。
 
        动力电池领域硝烟弥漫,外资企业重启投资热潮
 
        “过去主要是搭载外资企业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均未能进入推荐目录,这导致外资电池企业始终被排除在主流市场之外,现阶段主要是让国内电池企业之间展开充分的竞争。现在距离补贴完全退坡的时间越来越近,国际电池巨头纷纷投向中国市场,动力电池产业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电池行业也即将进入洗牌期。此外,一旦政策放开,外资企业就会进入动力电池准入目录,加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失去补贴,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对记者表示,松下等这些动力电池企业在高端市场已经占据了非常有利的地位,而外资电池企业的成本一旦降低就会加剧电池企业的竞争,这也将迫使本土电池企业进行技术升级。
 
        “中日韩动力电池之间的差距不在研发方面,我们的化学体系甚至使用的材料都是一样的,但制造出来的电池合格率和一致性相差很大,其原因在于我们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与松下、三星SDI、LG相比,中国企业还存在明显差距。”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兼总裁方建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外资企业打入中国市场将会对本土电池企业带来冲击。“未来,对外资电池企业的政策也一定会放开,这将加快二三线电池企业出局。”
 
        高工产研(GGII)发布的数据显示,两年前,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数量达155家,但是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已经下滑到了105家。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还面临着上下游企业的压力,一方面下游车企面临补贴退坡要求电池企业降低配套价格,另一方面上游原材料价格近年来上涨也给电池企业带来压力。比如,美国汽车电池制造商A123在短短三年内就从IPO走向破产,主要是因为电池成本依然居高不下,而订单数量并未跟上。“动力电池领域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小企业将被加速淘汰。”罗磊表示。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今日热点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