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兼并重组,吉利正式托管猎豹汽车工厂

  • 浏览量:597
  • 作者:
  • 来源:新车网
  • 时间:2020-04-28
 
        中国汽车行业新一轮整合潮开启,吉利正式托管长丰猎豹汽车工厂。现阶段弱势品牌生存困难,存量竞争下多家合资车企已经宣布退出,部分边缘自主车企也将面临淘汰出局,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势在必行。
 
        4月27日,吉利控股集团与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沙市人民政府在长沙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托管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长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属湖南猎豹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工厂。吉利正式托管长丰猎豹汽车工厂后,将从事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生产和销售,导入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推进资源整合。
 
 
        自2018年以来,受国内汽车行业深度调整、新产品推出节奏放缓、品牌产品竞争力下降等因素影响,猎豹汽车公司生产经营遭遇困难,销量持续下滑。市场规模的大幅缩减,让猎豹汽车难以承受旗下庞大的产业资源,因此自去年开始,猎豹汽车已启动员工薪酬调整及减负降薪措施,同时计划脱离部分资产。
 
        2019年年中,长丰集团决议执行“员工薪酬调整及减负降薪”方案。文件内容表示,鉴于汽车行业的急剧变化,公司生产经营亏损严重,生产基地开工严重不足等,会议通过薪酬调整、减负降薪等方式,确保求生存渡难关。薪酬调整包括总部部分高管下调工资50%,研究院员工工资下调10%-50%,生产基地员工工资下调30%-50%等。
 
        2019年年底,有消息指出,猎豹汽车正式进行一场自救行动,包括关停、转让基地,通过政府筹集资金、实施债转股、土地资源变更等方案自救。其中网传的一份内部邮件显示,猎豹计划关闭荆门、滁州、长沙基地,只保留永州基地;位于长沙的工厂将由吉利接盘,荆门工厂移交政府,滁州工厂将进行出让。
 
        直到2020年4月底,吉利接管猎豹汽车长沙工厂正式官宣。猎豹经营困难暂时脱离沉重的“包袱”,而吉利实现了新能源产业的扩张,中国汽车行业兼并重组就此上演。吉利李书福表示,“帮助长丰猎豹这一湖南本土汽车品牌早日摆脱困境、实现新的发展;同时吉利在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长丰集团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至今近70年的历史,2001年9月由军队移交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主要从事汽车整车研发、制造、销售,总部设在湖南长沙。在1995年时,该公司曾与日本三菱汽车合作,引进三菱帕杰罗汽车技术。之后发展过程中,长丰创建打造“猎豹”品牌,具备年产50万辆SUV和皮卡车的生产规模,主要产品为猎豹牌系列SUV及皮卡。
 
        目前猎豹汽车六款产品,分别是CS10、CS9、CS9EV和Mattu迈途,硬派SUV Q6以及皮卡猎豹CT7。由于国五切换国六、公司经营问题,部分产品已经停产。
 
        由于市场竞争加剧,老牌自主车企猎豹汽车销量持续走下坡路,品牌被边缘化。数据显示,猎豹汽车2018年累计销量为86402辆,2019年降至33200辆,同比下滑高达61.6%。市场快速变化,加上疫情因素,猎豹汽车步伐跟不上,经营将会越发困难。
 
 
        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在年度财报中明确指出,“从行业格局看,市场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弱势品牌面临淘汰出局”。
 
        业内人士称,“市场淘汰是公平的,这也有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没有品牌、核心技术、资本的车企,都将纷纷倒下。”
 
        近几年,中国汽车行业变化巨大。铃木败走,长安铃木由长安汽车完全接管;长安PSA解散,长安汽车与PSA集团均撤出合资公司;东风雷诺退市,雷诺退出后由东风汽车集团完全接手。此外,广汽菲亚特、北汽银翔、比速汽车、华泰汽车、力帆汽车、观致汽车、海马汽车等均出现经营困难,产品陷入停滞的问题。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雷诺退出中国(燃油乘用车)市场,体现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优胜劣汰的淘汰期,警示其他合资品牌要更大的产品本土化投入和技术创新,同时也要我们自主品牌努力做大做强,推动汽车产业更强发展。”
 
        产业整合、兼并重组这些关键词将会是未来几年中国汽车行业的热点话题。市场正常优胜劣汰,车市结构性调整,迈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是行业规律。存量竞争甚至是缩量竞争下,加速了汽车行业洗牌。

发表留言

姓名:
手机号:
还可输入 200 个字符
立即提交

今日热点

新车号

新车网评

最权威的新能源汽车观点

百姓评车

最接地气的汽车新媒体

直播车市

车市动态,尽在掌握。

极品游记

自驾路书,旅游资讯

视频

新车讲解

最新的新车资讯

对比视频

最权威汽车对比视频

试驾视频

真诚试驾

汽车故事

那些车儿,那些事儿

企业QQ
3261959633
企业电话
18501967650
微信公众号

新车网评

企业微信

新车网微信

返回顶部